搜索
首页 《病起思归》 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

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

意思:四十是郎不是偶然,何况曾提笔直瀛洲。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病起思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作者自己的经历和处境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思考。 首联“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直接点明作者在四十岁时还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于仕途失去了希望。相反,他曾经在瀛洲这样的地方提笔直书,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决心。这一联通过描绘作者在仕途上的遭遇和态度,展示了他的坚韧和执着。 颔联“明时遇主谁甘退,白发侵人自合休”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看法。他认为,如果遇到明主,谁会甘愿退隐呢?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发逐渐侵袭,作者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适时的退隐。这一联既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执着,也暗示了他对于人生和时间的深刻理解。 颈联“梦得蹉跎因出郡,薜能诗什耻监州”通过两个典故来描述作者在仕途中的经历。第一个典故“梦得蹉跎因出郡”来源于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作者在仕途中的挫折和无奈。第二个典故“薜能诗什耻监州”则暗示了作者对于官场中的一些不公和不义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春来病起思归甚,未敢飞章达冕旒”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病愈后对于归乡的深深思念,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仕途的敬畏和谨慎。这一联既展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于人生的责任感和担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时,我们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正确的态度,同时也需要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目标。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
明时遇主谁甘退,白发侵人自合休。
梦得蹉跎因出郡,薜能诗什耻监州。
春来病起思归甚,未敢飞章达冕旒。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笔直

    读音:bǐ zhí

    繁体字:筆直

    短语:直挺挺

    英语:straight as a ramrod

    意思:(笔直,笔直)
    很直。
      ▶唐·顾况《露青竹鞭歌》:“亭亭

  • 非不

    读音:fēi bù

    繁体字:非不

    意思:非常;极其。
      ▶《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变文》:“□□将书来苦嘱,非不慇懃。”
      ▶蒋礼鸿通释:“‘非不殷勤’,就是非常殷勤,极其殷勤。”

  • 瀛洲

    读音:yíng zhōu

    繁体字:瀛洲

    意思:亦作“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所居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