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残春有感》 最是牡丹堪痛惜,风吹雨打渐离枝。

最是牡丹堪痛惜,风吹雨打渐离枝。

意思:最是牡丹忍受悲痛惋惜,风吹雨打渐渐离枝。

出自作者[宋]李至的《残春有感》

全文赏析

这首诗《阴阴垂柳转黄鹂,肠断残春欲去时》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表达惜春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垂柳、黄鹂、白雪、飞絮、落花、园林、野水、牡丹等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易逝,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惋惜。 首联“阴阴垂柳转黄鹂,肠断残春欲去时”描绘了春天的柳树阴郁,黄鹂鸟在枝头婉转啼鸣的景象。垂柳的阴阴之色,黄鹂的婉转啼鸣,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肠断残春欲去时”一句,暗示着春天的短暂,给人一种春光易逝,流年不驻的伤感。 颔联“白雪乱堆飞絮地,红须半在落花枝”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白雪象征着飞絮,落花象征着即将逝去的春天,两者结合在一起,更加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而“红须”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桃花或者杏花,它们在落花枝头半开,也暗示着春天的逝去。 颈联“园林向晚深藏郭,野水新晴暗入池”描绘了傍晚时分,园林深处藏着暮色,野水在雨后新晴中悄悄流入池塘的景象。这一联以静景描写为主,突显了夜晚来临,春天即将结束的静谧和凄凉。 尾联“最是牡丹堪痛惜,风吹雨打渐离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怜惜之情。牡丹是春天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诗人深爱的花卉。然而,风雨交加,牡丹花逐渐凋零,离枝而落,这无疑让诗人感到痛惜。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易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惋惜。诗人通过对垂柳、黄鹂、白雪、飞絮、落花、园林、野水、牡丹等景物的描绘,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暮图。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阴阴垂柳转黄鹂,肠断残春欲去时。
白雪乱堆飞絮地,红须半在落花枝。
园林向晚深藏郭,野水新晴暗入池。
最是牡丹堪痛惜,风吹雨打渐离枝。

关键词解释

  • 痛惜

    读音:tòng xī

    繁体字:痛惜

    英语:deeply regret; deplore

    意思:心痛惋惜。
      ▶汉·贾谊《新书•数宁》:“臣窃惟事势,可痛惜者一。”
      ▶《南史•殷淳传》

  • 风吹雨打

    解释

    风吹雨打 fēngchuī-yǔdǎ

    (1) [disturbance in the wind and rain]∶风雨袭击

    账篷又一次经受了风吹雨打

    (2) [destruction]∶比喻外界的磨难和挫折

    风吹雨打吓不倒英雄汉

  • 牡丹

    读音:mǔ dān

    繁体字:牡丹

    短语:牡丹花 国色天香

    英语:peony

    意思:着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

  • 离枝

    读音:lí zhī

    繁体字:離枝

    意思:(离枝,离枝)
    I
    古国名。
       ▶《管子•轻重甲》:“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何如璋注:“离枝,即令支,有孤竹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