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渺渺独凝眸,黄耳归时暂放愁。
意思:伤春渺渺独自凝眸,黄了回家的时候暂时放愁。
出自作者[宋]李洪的《得家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伤春渺渺独凝眸》是一首深情的诗篇,它描绘了一位伤春的诗人独自凝视着春天的美景,内心充满了忧愁和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首先,“黄耳归时暂放愁”一句,诗人用“黄耳”借代自己的信使,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暂放愁”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内心忧愁,但暂时放下了烦恼,等待信使的到来。这种情感的起伏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跪得双鱼开尺素”一句中,“双鱼”代指书信,“尺素”则指书信的尺寸,因为古人用尺牍传递书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急切地打开书信的期待和激动。
“花前块处怜秦赘”一句中,“块处”形容孤独,“秦赘”则指秦国的赘疣,比喻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独自在花前,感到孤独无助,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泽畔行吟类楚囚”一句中,“泽畔行吟”指的是屈原在汨罗江畔吟诵《离骚》的情景,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像屈原一样,身处困境,内心忧愁。
最后,“预约鲤庭归省处,清微风送木兰舟”一句中,“鲤庭归省”指的是期待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木兰舟”则代指船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诗人通过对春天的伤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诗意,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相关句子
- 遣黄耳、随君去。-- 出自《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作者:[宋]蒋璨
- 遣黄耳、随君去。-- 出自《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作者:[宋]姚述尧
- 遣黄耳、随君去。-- 出自《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作者:[宋]苏轼
- 黄耳讯初收。-- 出自《南乡子·黄耳讯初收》作者:[宋]吴潜
- 问讯频黄耳,归休各白头。-- 出自《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二首》作者:[宋]杨万里
- 时闻黄耳信,缓步取公卿。-- 出自《送赵子昂》作者:[宋]方回
- 黯凝眸。-- 出自《忆王孙·飕飕风冷荻花秋》作者:[宋]李重元
- 凝眸。-- 出自《木兰花慢·尽晴春自老》作者:[宋]吴则礼
- 黯凝眸。-- 出自《八六子·忆南洲》作者:[宋]郑熏初
- 凝眸。-- 出自《木兰花慢·渺琉璃万顷》作者:[宋]蒋捷
-
黯凝眸。-- 出自《长相思·好风浮》作者:[宋]周邦彦
-
凝眸。-- 出自《沁园春·情若连环》作者:[宋]苏轼
- 忍凝眸。-- 出自《曲玉管·陇首云飞》作者:[宋]柳永
- 凝眸。-- 出自《沁园春·凝眸》作者:[宋]无名氏
- 醉凝眸。-- 出自《青房并蒂莲》作者:[宋]周邦彦
- 凝眸。-- 出自《木兰花慢 (原无调名兹据律补)重过吴门》作者:[元]张可久
- 情怀渺渺。-- 出自《清平乐 寄复初省郎,兼简希孟文友》作者:[元]曹伯启
- 波渺渺。-- 出自《渔家傲·荡漾生涯身已老》作者:[宋]黄庭坚
- 渺渺鲸波无路。-- 出自《调笑歌/调笑令》作者:[宋]黄庭坚
- 渺渺青烟移。-- 出自《奉和随王殿下诗 五》作者:[南北朝]谢朓
- 渺渺淮海径。-- 出自《与伍侍郎别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愁渺渺。-- 出自《谒金门 闻雁》作者:[清]徐灿
- 渺渺。-- 出自《玉漏迟 与畅纯父学士同舟过鹿门山》作者:[元]姚燧
- 平湖渺渺。-- 出自《清平乐 题扇小景》作者:[元]沈禧
- 平湖渺渺。-- 出自《清平乐 题扇小景》作者:[元]沈禧
- 路长波渺渺。-- 出自《谒金门·人已老》作者:[宋]吕渭老
- 不奈伤春。-- 出自《浪淘沙·约素小腰身》作者:[宋]赵子发
- 伤春似旧。-- 出自《角招》作者:[宋]姜夔
- 娇眼伤春。-- 出自《减字木兰花·柳丝摇翠》作者:[宋]赵长卿
- 伤春倦旅。-- 出自《摸鱼儿·倚东风》作者:[宋]陈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