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月夜独望》 虚籁因风动,稀星近旦无。

虚籁因风动,稀星近旦无。

意思:虚籁因风吹,稀星接近早晨没有。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月夜独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运衰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深深忧虑。 首联“国蹙山河隘,时衰气类孤”,描绘了国家的衰落,山河破碎,国土狭小,这与昔日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揭示了时运的衰颓。而“气类”一词,不仅指同类之人,也指社会风气、人心向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心背离的忧虑。 颔联“清光秋夜月,异色五方殊”,描绘了秋夜明月的清光,以及五方颜色各异的稀少星星。这里的“清光”象征着希望和理想的光芒,但“异色五方殊”则暗示了现实的残酷和理想的破灭。诗人通过描绘秋夜明月的清光和五方颜色各异的星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颈联“虚籁因风动,稀星近旦无”,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风声虚籁,稀星近旦。这里的风声虚籁象征着空洞和虚无,而稀星近旦的无则暗示了国家的危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尾联“终看弧矢尽,一任马牛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奈和无助。“弧矢尽”象征着国家的危机已经到了尽头,但“一任马牛呼”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无奈和无助。这句诗也暗示了社会的混乱和无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明月的清光和五方颜色各异的星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迷茫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国蹙山河隘,时衰气类孤。
清光秋夜月,异色五方殊。
虚籁因风动,稀星近旦无。
终看弧矢尽,一任马牛呼。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风动

    读音:fēng dòng

    繁体字:風動

    英语:air operated

    意思:(风动,风动)
    I

     1.风力吹动。
       ▶南朝·梁·沈约《檐前竹》诗:“风动露滴沥,月照

  • 虚籁

    读音:xū lài

    繁体字:虛籟

    意思:(虚籁,虚籁)

     1.空寂无声。
      ▶《文选•谢庄<月赋>》:“声林虚籁,沦池灭波。”
      ▶吕延济注:“谓风止林籁虚而不鸣。”
     
     2.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