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 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

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

意思:这位老人见到事情总是慢,八级还把荔枝。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溪庵种蓻六言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迟暮、季节变迁和自然规律的感悟。通过对“荔枝”这种水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 首句“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这里的“此翁”指的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他似乎对世事洞察秋毫,但行动却常常迟缓。“常迟”二字,既描绘出老人的迟缓,又暗示着他对时间的敏感。而“八秩尚移荔枝”则描绘出老人对荔枝的喜爱,他似乎在荔枝成熟时才刚刚意识到季节的变化。 “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这两句诗,诗人借用了“戴白”和“擘红”两个词语。“戴白”指的是老人,而“擘红”则是指剥开荔枝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的深深感慨。即使老人已经年迈,他仍然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品尝到荔枝的甜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老人在季节变迁中的行动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描绘老人的行动和情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
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荔枝

    读音:lì zhī

    繁体字:荔枝

    英语:(n) litchi fruit

    意思:
     1.果树名。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东观汉记•匈奴南单于》:“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

  • 见事

    读音:jiàn shì

    繁体字:見事

    意思:(见事,见事)
    识别事势。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
      ▶《晋书•唐彬传》:“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

  • 八秩

    读音:bā zhì

    繁体字:八秩

    意思:亦作“八帙”。亦作“八袟”。
     八十岁。
      ▶《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