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赴杭州重宿棣华驿,见杨八旧诗,感题一绝》 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

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

意思:遗憾的是现在我应该不会特别去,题诗梁下又徘徊。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赴杭州重宿棣华驿,见杨八旧诗,感题一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往日兄弟情深,如今兄弟分离的愁绪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怀念之情。 首句“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这里的“往恨”和“今愁”可能指的是过去兄弟之间的矛盾和现在的离别之愁。作者在梁下题诗,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但同时也感到惆怅和无奈。踟蹰,即徘徊不前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羡君犹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作者羡慕那些还能梦见兄弟的人,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已经到了极点。即使到了天明,作者也无法入睡,这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兄弟分离的愁绪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莫及。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
羡君犹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踟蹰

    读音:chí chú

    繁体字:踟躕

    短语:犹豫不决 游移 举棋不定 迟疑不决 裹足不前 动摇 犹豫 踌躇不前 迟疑 优柔寡断 彷徨 犹疑 瞻前顾后

    英语:hesitate

    <
  • 题诗

    读音:tí shī

    繁体字:題詩

    英语:poem inscribed on a scroll

    意思:(题诗,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