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
意思:僧房宿鸟栖息在帘外,客馆鸣泉超过枕前。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崇胜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川景色和僧人生活的诗,通过对庐山五峰的描绘,以及僧人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美景的欣赏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当庐阜五峰边,地占侯谿好习禅”,诗人直接点明庐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以“五峰”为庐阜的主峰,突出庐山的雄伟壮丽。同时,“地占侯谿”则描绘了庐山周围的环境,展现出山中的幽静和神秘。而“好习禅”则暗示了庐山是修行的好地方,与诗人的主题相呼应。
“杳蔼峰峦云蔽日,参差楼殿瓦生烟”,这两句通过描绘庐山的云雾和楼殿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神秘和美丽。诗人用“杳蔼”形容峰峦被云雾遮蔽的样子,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而“参差楼殿”则描绘了庐山中的建筑,展现出庐山的人文景观。最后,“瓦生烟”则以动态的描绘,展现了楼殿上的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这两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的声音,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宁静和美丽。诗人用“宿鸟栖帘外”来形容僧人的住处,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而“鸣泉过枕前”则以听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声音在枕边响起,让人感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最后,“但可登临间访古,西来无法与人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庐山的向往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登临庐山可以欣赏美景,寻访古迹,而僧人的生活则是宁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同时,“西来无法与人传”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僧人生活的宁静祥和,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美景的欣赏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