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意思:幽暗说外面去,谁不羡慕鸿飞。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归隐的决心。 首句“秋入诗人意”,诗人以秋天的到来比喻自己的心情,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感慨和无奈。秋天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思考的季节,它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寥。这里诗人用秋天的到来比喻自己的心情,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孤独。 “巴歌和者稀”一句,诗人用巴歌比喻自己的诗歌,表达出自己的诗歌并不被很多人所理解,这也是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奈的原因之一。 “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和友人在湖中泛舟,吟诗作赋的情景。这里诗人用“同逸旅”来形容友人,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友情和默契。同时,这里也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渴望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被推荐却没有得到重用的无奈和愤慨之情。这里诗人用“白简”来比喻推荐信,表达出自己被推荐却没有得到重用的无奈和愤慨之情。同时,“已拂衣”表达出诗人的归隐决心,他已经辞去了官职,不再为世俗所累。 最后,“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渴望像鸿鸟一样自由飞翔,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归隐决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
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鸿飞

    读音:hóng fēi

    繁体字:鴻飛

    英语:go away for some great undertakings

    意思:(鸿飞,鸿飞)

     1.鸿雁飞翔。
      ▶《诗•豳风•九罭

  • 杳冥

    读音:yǎo míng

    繁体字:杳冥

    英语:dim

    意思:
     1.指天空,高远之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

  • 云外

    读音:yún wài

    繁体字:雲外

    意思:(云外,云外)

     1.指高空。
      ▶隋·李播《天象赋》:“动则飞跃于云外,止则盘萦于汉·沂。”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

  • 不羡

    读音:bù xiàn

    繁体字:不羡

    意思:(不羡,不羡)
    不过分。
      ▶《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高诱注:“羡,过;和,适也。”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