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哀诗》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意思:羁旅没有尽头,忧思壮难以承受。

出自作者[魏晋]王粲的《七哀诗》

全文创作背景

王粲的《七哀诗》创作于东汉末年,当时的政治局势混乱,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董卓作乱有关。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抢掠,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社会一片荒凉。王粲为了避难,逃往荆州,依靠刘表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七哀诗》,通过描写战乱带来的惨状,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悲痛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作者介绍 王粲简介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关键词解释

  • 羁旅

    读音:jī lǚ

    繁体字:羈旅

    英语:stay long in a strange place; live in a strange land

    意思:(羁旅,羁旅)
    亦作“羇旅”。
     

  • 忧思

    读音:yōu sī

    繁体字:憂思

    英语:be worried

    意思:(忧思,忧思)
    忧虑;忧愁的思绪。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 终极

    读音:zhōng jí

    繁体字:終極

    短语:终端 顶峰 极限 终点 极点 尖峰 顶点 极端 极 顶

    英语:ultimate

    意思:(终极,终极)
    穷尽;

  • 无终

    读音:wú zhōng

    繁体字:無終

    意思:(无终,无终)

     1.没有终止;没有穷极。
      ▶《庄子•则阳》:“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南朝·齐·明僧绍《正二教论》:“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

  • 难任

    读音:nán rèn

    繁体字:難任

    意思:(难任,难任)
    犹难当。
      ▶《左传•僖公十五年》:“重怒,难任;背天,不祥。”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一:“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余冠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