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瓢岩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许由。
意思:放弃瓢岩畔元宵月,千古空听说属许由。
出自作者[唐]胡曾的《咏史诗·箕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寂寂箕山春复秋,更无人到此溪头。
弃瓢岩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许由。》是一首对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四季景色和历史传说进行描绘和抒发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寂静的山谷、清澈的溪流、月下的弃瓢岩以及许由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思考。
首句“寂寂箕山春复秋”,诗人以“寂寂”形容箕山四季的静谧,春天和秋天都是如此的静谧,没有一丝喧嚣。这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山间的孤独和静默。
“更无人到此溪头”一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箕山的静谧,除了诗人自己,已经很少有人能到达这个溪头。这种孤独和静谧的气氛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弃瓢岩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许由。”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弃瓢岩的景象——那里悬挂着许由的瓢,月亮高悬在天空,这是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然而,诗人却说“空闻”,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只是传说,许由的故事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它代表了诗人所向往的那种清高、淡泊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思考。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这个世界充满了喧嚣和纷扰,但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人或一些故事能够唤起我们对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静谧的深深欣赏。在诗人看来,这种孤独和静谧并非痛苦或压抑,而是一种享受和启示。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生活、去反思自我,去寻找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诗篇,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传说,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去寻找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