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英州苏秘丞》 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

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

意思:沈鸣侦水遥通,路入南山不隔城。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送英州苏秘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升平的乡野图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首联“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展示了诗人视野中的远方民众载歌载舞,欢庆升平的景象,同时碧绿的楼阁和朱红的楼房明亮耀眼,给人一种繁荣祥和的感觉。 颔联“乡馔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进一步描绘了乡土菜肴的丰富,雨后采摘的白蘑菇增添了餐桌上的美味,而客人面前的酒杯里盛满了秋天的红花,给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 颈联“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描绘了泷水鸣响,通往远方的海洋,路入南山,但并不隔绝城市,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尾联“材术如君有余暇,出游应数拥双旌。”则是诗人对于材艺双全的君主的赞美,希望他在有余暇的时候,能够出游欣赏这美好的景色。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乡土生活、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于君主材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繁荣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
乡馔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
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
材术如君有余暇,出游应数拥双旌。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通海

    读音:tōng hǎi

    繁体字:通海

    意思:
     1.与海外交往。
      ▶唐·张籍《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着朝衣。”
      ▶郑观应《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

  • 南山

    读音:nán shān

    繁体字:南山

    英语:nan

    意思:
     1.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巖巖。”
      ▶《汉书•

  • 海路

    读音:hǎi lù

    繁体字:海路

    短语:水道 水路

    英语:sea route

    意思:
     1.海上航道。
      ▶《南齐书•陈显达传》:“犴噬之刑,四剽于海路;家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