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归山》 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

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

意思:天晚松声合,空歌想杀人。

出自作者[唐]刘希夷的《归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归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归隐嵩山途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句“归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描绘了诗人归隐之路上的景象,烟雾笼罩的嵩山道上,烟花盛开,青草翠绿。这句诗通过视觉和色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轻松。 “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绿色的草地、无尘的山峦和初春的杨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在日暮时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情感。松声合起,诗人空自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思杀人”这个词语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考,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归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
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
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关键词解释

  • 松声

    读音:sōng shēng

    繁体字:鬆聲

    意思:(松声,松声)
    松涛声。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王安石《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

  • 杀人

    读音:shā rén

    繁体字:殺人

    造句:

  • 日暮

    读音:rì mù

    繁体字:日暮

    英语:eventide

    意思:傍晚;天色晚。
      ▶《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
      ▶唐·杜牧《金谷园》诗:“日暮东风怨啼

  • 歌思

    读音:gē sī

    繁体字:歌思

    意思:歌颂思慕。典出《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南朝·宋·鲍照《从过旧宫》诗:“宫陛留前制,歌思溢今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