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观道人归故》 登山不累息,入夏亦重裘。

登山不累息,入夏亦重裘。

意思:登山不屏息,进入夏季也重裘。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送观道人归故》

全文赏析

这首诗《迹寄浮屠教,心将汗漫游》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思考的诗。它描绘了诗人对浮屠教(佛教)的探索,对漫游世界的向往,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收获。 首联“迹寄浮屠教,心将汗漫游”,诗人表达了自己将把足迹寄托在佛教教义中,心却向往着漫无边际的游历。这表达了诗人对探索和发现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颔联“无眠长达曙,却立动经秋”,描述了诗人夜不能寐,直到天明,长时间地站立在寺庙中思考和探索。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颈联“秘决神仙授,灵苗洞壑求”,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秘诀的寻求和对灵性成长的追求。这展示了诗人对神秘事物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寻求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挑战,如“诛芭探虎穴,投仗涸龙湫”,表现出对危险和困难的无所畏惧。同时,他也描述了自己在寻求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丹熟炉应冷,禅馀室更幽”,体验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增长。 最后,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自己在漫游世界和探索生命真谛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名已标真籍,身犹隐沃洲”,已经达到了人生的一个新高度。然而,他仍然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逍遥访岩穴,迢递别林丘”,保持着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成长的渴望。它启示我们要保持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成长,追求生命的真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迹寄浮屠教,心将汗漫游。
无眠长达曙,却立动经秋。
秘决神仙授,灵苗洞壑求。
诛芭探虎穴,投仗涸龙湫。
丹熟炉应冷,禅馀室更幽。
登山不累息,入夏亦重裘。
名已标真籍,身犹隐沃洲。
逍遥访岩穴,迢递别林丘。
徧览缙云境,还浮一叶舟。
三千功欲满,鹤驭恐难留。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重裘

    读音:chóng qiú

    繁体字:重裘

    意思:
     1.厚毛皮衣。
      ▶汉·贾谊《新书•谕诚》:“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唐·王谏《为郭子仪谢锦战袍表》:“重裘莫比,被练非坚。”
      ▶明

  • 登山

    读音:dēng shān

    繁体字:登山

    英语:go climbing

    意思:
     1.上山。
      ▶汉·刘向《九叹•忧苦》:“登山长望,中心悲兮。”
      ▶汉·班固《幽通赋》:“梦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