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漕庾两使者绝句韵六首》 扶犂只合勤农务,奋笔犹能作颂声。

扶犂只合勤农务,奋笔犹能作颂声。

意思:扶翻犁只合农民的辛勤工作,奋笔还能作颂声。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次漕庾两使者绝句韵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一种生活态度的赞美,这种态度是勤奋、务实,致力于农事,同时保持一种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首句“公等真堪起太平”,表达了对一群人的赞美,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能够引领社会走向太平盛世。这里的“公等”是对这些人的泛称,表示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这句话充满了对他们的期待和信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信任和赞扬。 第二句“我侬久已厌承明”,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在这里,“承明”指的是宫中的朝堂,诗人可能是在这里工作或者生活过,但现在他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渴望回归到更自然、更真实的生活中去。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和自我审视。 第三句“扶犂只合勤农务”是对农耕生活的赞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他认为农民应该专注于农事,勤劳耕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句话充满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 最后一句“奋笔犹能作颂声”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艺术生活的热爱。即使在农耕生活中,诗人仍然保持着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他拿起笔来,创作诗歌,赞美生活,表达情感。这句话充满了对文化的敬仰和对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朴素、真实的生活态度,即勤奋、务实、热爱劳动和文化、艺术,同时也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公等真堪起太平,我侬久已厌承明。
扶犂只合勤农务,奋笔犹能作颂声。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颂声

    读音:sòng shēng

    繁体字:頌聲

    意思:(颂声,颂声)
    歌颂赞美之声。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何休注:“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

  • 农务

    读音:nóng wù

    繁体字:農務

    英语:agricultural vocation

    意思:(农务,农务)
    农事。
      ▶晋·陶潜《移居》诗之二:“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 扶犂

    读音:fú lí

    繁体字:扶犂

    造句:

  • 只合

    读音:zhī hé

    繁体字:衹合

    意思: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薛能《游嘉州后溪》诗:“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武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