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捕蝗》 蝗满田中不见田,穗头栉栉如排指。

蝗满田中不见田,穗头栉栉如排指。

意思:蝗虫满田中不见田,穗头梳头梳头和排指。

出自作者[宋]郑獬的《捕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先,诗中描绘了翁妪妇子在官差驱使下,为了捕蝗而不得不日行的情况。赤日当空,田中蝗满,但蝗虫已经把田地吞噬得差不多了,穗头密集如排指,可见蝗灾之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齐声驱赶蝗虫,用坑火照明,捕获一些蝗虫以换取微薄的粟米。然而,即使捕得一斗蝗虫,又会生出百斗新蝗子,这无疑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再次破坏。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蝗虫的贪婪和农民的无奈,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与蝗虫一样的贪婪本质。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地主交租交税,而地主则利用权力压迫他们,使他们不得不为了微薄的收入而疲于奔命。这种压迫和剥削的关系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捕蝗的过程,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官僚腐败的痛恨。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驱使农民捕蝗,却不顾他们的生死和劳动成果的破坏。这种不公不义的现象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饥饿和无奈,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捕蝗,但即使捕到蝗虫也无法换取足够的粟米来填饱肚子。这种饥饿和无奈的生活状态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揭示,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中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它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翁妪妇子相催行,官遣捕蝗赤日里。
蝗满田中不见田,穗头栉栉如排指。
凿坑篝火齐声驱,腹饱翅短飞不起。
囊提籯负输入官,换官仓粟能得几。
虽然捕得一斗蝗,又生百斗新蝗子。
只应食尽田中禾,饿杀农夫方始死。
作者介绍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关键词解释

  • 田中

    读音:tián zhōng

    繁体字:田中

    意思:
     1.田地之中;田野之中。
      ▶《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罥以捕獐。”

  • 栉栉

    读音:zhì zhì

    繁体字:櫛櫛

    意思:(栉栉,栉栉)
    形容排比繁密。
      ▶唐·李贺《秦王饮酒》诗:“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王琦汇解:“栉栉,相比次貌。”
      ▶宋·周密《齐东野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