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鸟窠和尚赞》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意思:身体瘦弱骨瘦长期修行,一个接纳麻衣称道爱情。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鸟窠和尚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是一首描绘僧人生活的诗,表达了对僧人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精神的赞美。 首两句“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描绘了僧人长期艰苦修行的形象,形容他们形瘦骨羸,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也显示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而当他们换上麻衣,表现出朴素、淡泊的道情时,更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品格。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这两句描绘了僧人曾经搭建的简陋草庵倚靠在碧树之间,这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也暗示了他们的心灵寄托于自然之中,与万物和谐共生。而“天涯知有鸟窠名”则表达了人们知道在遥远的天涯海角也有像他们这样的僧人,他们的精神将会被人们铭记,他们的故事将会被传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赞美了他们的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精神,同时也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诗中“一纳麻衣”、“鸟窠”等意象,都充满了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僧人精神、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优秀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麻衣

    读音:má yī

    繁体字:麻衣

    英语:sackcloth

    意思:
     1.即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的常服。
      ▶《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郑玄笺

  • 称道

    读音:chēng dào

    繁体字:稱道

    短语:讴歌 歌颂 赞赏 赞 赞叹 颂扬 赞许 嘉许 抬举 誉 褒扬 夸 咏赞 歌唱 赞美 称许 褒奖 嘉 颂 赞誉 叫好 许 褒 称

  • 修行

    读音:xiū xíng

    繁体字:修行

    英语:cultivate oneself according to a religious doctrine

    意思:(参见脩行)

     1.修养德行。<

  • 道情

    读音:dào qíng

    繁体字:道情

    英语:chanting of folk tale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imple percussion instruments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