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夕》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意思:深夜正在独自睡觉,谁为拂去灰尘床?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秋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凉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孤独和无助的情感。 首句“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直接描绘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叶子落下的声音如同暴雨一般,月色清冷如霜。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沉寂和冷清之中。 “夜深方独卧”是诗的第二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夜深了,只有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无人陪伴。这种孤独感被进一步强化,使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诗人的寂寞和无助。 “谁为拂尘床?”是诗的结尾,也是诗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为他拂去床上的尘埃,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却蕴含了诗人的渴望和期待。他希望有人能够关心他,有人能够陪伴他,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但却以一种朴素而真实的方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读者在寂静的夜晚,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从而引发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拂尘

    读音:fú chén

    繁体字:拂塵

    英语:horsetail whisk

    意思:(拂尘,拂尘)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 夜深

    读音:yè shēn

    繁体字:夜深

    英语:late at night; in the dead of night

    意思:犹深夜。
      ▶唐·杜甫《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 尘床

    读音:chén chuáng

    繁体字:塵床

    意思:(尘床,尘床)
    尘榻。
      ▶唐·白居易《秋夕》诗:“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解释:1.尘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