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到龙井寺》 底忙不肯访禅林,山寺何曾避客深。

底忙不肯访禅林,山寺何曾避客深。

意思:底忙不肯访禅林,山寺何曾躲避客人深。

出自作者[宋]郑清之的《到龙井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索山寺的幽深之处,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美。通过对山寺中奇石、老松、檐牙徇铎、溪曲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禅林生活的向往。 首句“底忙不肯访禅林,山寺何曾避客深”,通过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山寺的宁静和深邃,似乎无人拜访,显得有些冷清。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失望,反而对山寺的深邃产生了向往之情。 “奇石韵高非令色,老松皮脱见真心”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奇石和老松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奇石的“韵高”和老松的“皮脱”都表现出它们内在的品质和真性情,这也暗示了禅林生活也是如此,追求内在的真理和真性情。 “檐牙徇铎关幽事,溪曲无弦出妙音”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幽深之处,檐牙徇铎表现了山寺建筑的精致和幽深之感,溪曲无弦出妙音则表达了山溪流淌的自然之音的美妙。这些细节描绘都体现了山寺的幽静和美丽。 最后两句“拂拭少游碑好在,姓名曾记落碑阴”,诗人回忆起曾经在山寺中看到的一块碑文,上面记载着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自然元素和历史事件,表达了对禅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历史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底忙不肯访禅林,山寺何曾避客深。
奇石韵高非令色,老松皮脱见真心。
檐牙徇铎关幽事,溪曲无弦出妙音。
拂拭少游碑好在,姓名曾记落碑阴。

关键词解释

  • 山寺

    读音:shān sì

    繁体字:山寺

    意思:山中寺院。
      ▶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韦应物《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元·何中《南居

  • 禅林

    读音:chán lín

    繁体字:禪林

    短语:寺庙 寺 刹 寺院

    英语:Buddhist temple

    意思:(禅林,禅林)
    指寺院。僧徒聚居之处。
      ▶北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不肯

    读音:bù kěn

    繁体字:不肯

    英语:be unwilling to

    意思:不同意;不接受。
      ▶《谷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