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襄阳李尚书》 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

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

意思:风烟临岘头,说水接昭丘。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送襄阳李尚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襄州为背景,描绘了冬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襄州的美好回忆和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赞美。 首联“天寒发梅柳,忆昔到襄州”,诗人以寒冷的天气出发,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襄州的怀念之情。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 颔联“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描绘了襄州冬天的景象,树上的梅花和柳树在暖阳下显得格外红艳,江水清澈碧绿,展现出襄州的美丽和宁静。这一联的描写非常生动,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襄州的冬日风情。 颈联“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诗人继续描绘襄州的风景名胜,风烟笼罩下的岘山,云水相接的昭丘,这些景色都展现了襄州的自然之美和历史底蕴。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赞美了襄州的民俗、文化和教育,表达了对襄州人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襄州未来的期望和祝愿。 最后,诗人以“莫废思康乐”结尾,借用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山水诗情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值得品读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襄州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热爱和对襄州人民的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山水诗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寒发梅柳,忆昔到襄州。
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
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
俗尚春秋学,词称文选楼。
都门送旌节,符竹领诸侯。
汉沔分戎寄,黎元减圣忧。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莫废思康乐,诗情满沃洲。
作者介绍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风烟

    读音:fēng yān

    繁体字:風煙

    英语:wind and smoke

    意思:(风烟,风烟)

     1.南朝·齐·谢朓《和王着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南

  • 云水

    读音:yún shuǐ

    繁体字:雲水

    英语:Unsu

    意思:(云水,云水)

     1.云与水。
      ▶唐·杜甫《题郑十八着作丈故居》诗:“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 昭丘

    引用解释

    亦作“ 昭邱 ”。 春秋 楚昭王 墓。在 湖北省 当阳县 东南。《文选·王粲<登楼赋>》:“北弥 陶牧 ,西接 昭丘 。” 李善 注引《荆州图记》:“ 当阳 东南七十里,有 楚昭王 墓,登楼则见,所谓 昭丘 。” 南朝 齐 谢朓 《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昭邱 松檟北风哀,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