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日六言十二首》 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

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

意思:渊明刚过知天命,积极地登上高地临流。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春日六言十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描绘和赞美陶渊明的人生观和行为的。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人,他以其高尚的人格和清新的诗文闻名于世。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知命、登皋临流以及作者自己的年龄和出游,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首句“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中,“知命”一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指对命运的认知和接受。陶渊明刚刚步入知命的年纪,就已深知人生的起落与命运的无常,他急切地登高临水,欣赏流水美景。这描绘了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一句中,“渠”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这里代指陶渊明。“侬”是吴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表示“我”。作者表示自己已经长到陶渊明三十岁,应该像他一样秉烛夜游,去体验生活、欣赏自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知命、登皋临流以及作者自己的年龄和出游,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人格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也通过这种赞美,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和赞美的诗篇,它通过描绘陶渊明的人生观和行为,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明甫

    读音:míng fǔ

    繁体字:明甫

    意思:见“明辅”。

    解释:1.见\"明辅\"。

    造句:暂无

  • 知命

    读音:zhī mìng

    繁体字:知命

    英语:understand the Decree of Heaven

    意思:
     1.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
      ▶《易•繫辞上》:“乐

  • 汲汲

    读音:jí jí

    繁体字:汲汲

    英语:anxious; avid

    意思:
     1.心情急切貌。
      ▶《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孔颖达疏:

  • 渊明

    读音:yuān míng

    繁体字:淵明

    意思:(渊明,渊明)
    深远明达。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南齐书•高帝纪上》:“惟王圣哲渊明,荣镜宇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