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笔端如与可,亦须胸次有东坡。
意思:可以是下笔如与可,也需要胸前有苏东坡。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题李仲宾竹二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宋代文人苏轼的作品。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词充满了情感和哲理,常常表达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了苏轼的两位朋友,与可和东坡。与可指的是画家与可道人,而东坡则是苏轼的居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与可和东坡的赞美,认为如果笔端的创作灵感需要与可那样的绘画技巧,那么胸次就必须有东坡那样的豁达和智慧。这里的“胸次”指的是内心的修养和境界。
其次,诗中提到了崔白和李颇两位画家。崔白是当时备受推崇的画家,而李颇则是一位被忽视的画家。诗中表达了对这种评价的不满,认为自从大家都夸赞崔白之后,似乎没有人再认识李颇了。这暗示了诗人在寻找真正的艺术价值,而不是表面的赞誉。
最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看法。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内心世界的表达。真正的艺术应该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赞誉。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表面的赞誉,深入到内心的情感和智慧之中。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评价所迷惑,要保持对艺术真实价值的追求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