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晓寄友人》 洞庭霜落水云秋,又泛轻涟任去留。

洞庭霜落水云秋,又泛轻涟任去留。

意思:霜落洞庭水说秋天,又泛轻涟任去留。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秋晓寄友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洞庭湖泛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句“洞庭霜落水云秋,又泛轻涟任去留”描绘了洞庭湖秋天的景象,霜降时节,水云秋色,给人一种清冷寂寥的感觉。而“泛轻涟任去留”则表达了作者在湖上随波逐流的自由自在,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世界高谈今已得”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生活的满足和欣慰,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宦途清贵旧曾游”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激,他曾经在这个地方游玩过,现在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让他感到满足和幸福。 “手中彩笔夸题凤,天上泥封奖狎鸥”则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他手中拿着彩笔,赞美着凤凰,这是他对生活的赞美和追求;而“天上泥封奖狎鸥”则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更见南来钓翁说,醉吟还上木兰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他看到了南来的老渔翁,听他讲述着醉吟的故事,这让他更加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赞美着生活和自由,这让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霜落水云秋,又泛轻涟任去留。
世界高谈今已得,宦途清贵旧曾游。
手中彩笔夸题凤,天上泥封奖狎鸥。
更见南来钓翁说,醉吟还上木兰舟。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洞庭

    读音:dòng tíng

    繁体字:洞庭

    英语:Dongting Lake

    意思:
     1.广阔的庭院。
      ▶《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成玄英疏:“洞庭

  • 去留

    读音:qù liú

    繁体字:去留

    英语:going or staying

    意思:
     1.离去或留下。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咨其去留。

  • 水云

    引用解释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