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红牡丹》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意思:花心愁欲断,春色怎么知道心。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红牡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桃花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忧虑。 首句“绿艳闲且静”,首先描绘了桃花的绿色,鲜艳而娴静。这里的“绿艳”指的是桃花的颜色,它既鲜艳又柔和,给人以闲适宁静的感觉。这里的“静”字也赋予了桃花一种安静、淡然的特质,仿佛它不为外界所动,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第二句“红衣浅复深”,接着描绘了桃花的花瓣,从浅到深的红色。这里的“红衣”指的是桃花的花瓣,它时而浅淡时而深沉,变化中透露出一种优雅和神秘。 第三句“花心愁欲断”,进一步描绘了桃花的形态,花心似乎因无人欣赏而感到忧愁,仿佛要断绝一般。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桃花的情感赋予了它,使它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怜惜和同情。 最后一句“春色岂知心”,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欣赏和对桃花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却无人欣赏的忧虑和无奈。这里的“春色”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万物,而“岂知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劝诫,提醒人们要懂得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桃花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忧虑,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懂得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春色

    读音:chūn sè

    繁体字:春色

    英语:spring scenery

    意思:
     1.春天的景色。
      ▶南朝·齐·谢朓《和徐都曹》:“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宋·叶绍

  • 知心

    读音:zhī xīn

    繁体字:知心

    短语:亲昵 不分彼此 情同手足 近乎 血肉相连 如胶似漆 挚 亲密无间 亲密 密切 亲切 千丝万缕 心心相印 恩爱 如鱼得水 亲近 形影不离 亲 亲爱 近 水乳交融 接

  • 花心

    引用解释

    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之二:“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綺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宋 苏轼 《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元 郝经 《琼花赋》:“喷蕊蝶於花心,引轻丝而不狂。”

    2.烛花之心。 南朝 梁 刘孝威 《禊饮嘉乐殿咏曲水中烛影》:“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