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声》 露蛩犹自可,最苦是鸣蛙。

露蛩犹自可,最苦是鸣蛙。

意思:露蛩还是可以,最苦是鸣蛙。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夜声》

全文赏析

这首诗《高柳蝉声断,墙阴鼠斗哗。露蛩犹自可,最苦是鸣蛙》是一首描绘生活场景的诗,它通过描绘蝉声、老鼠斗闹声、蟋蟀声等生活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首句“高柳蝉声断”,直接描绘了高柳之上的蝉声,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寂寥的感觉。蝉声断,意味着蝉声已经停止,这可能暗示着时间已经到了午后,正是炎热难耐的时候。 “墙阴鼠斗哗”描绘了墙阴下的老鼠斗闹声,这种声音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明显。这里的“鼠斗哗”不仅描绘了老鼠的动态,也暗示了生活的纷扰和喧嚣。 “露蛩犹自可”中的“露蛩”指的是在露水之下的蟋蟀,这里用它来形容虽然有些凄凉,但仍然可以忍受的生活环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理解,即虽然环境可能有些艰苦,但只要有坚韧的生命力,就可以克服困难。 然而,“最苦是鸣蛙”一句却出人意料,它改变了前几句的氛围,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生活中的痛苦来源。这里的“鸣蛙”指的是聒噪的蛙鸣,它们在夜晚的田野中不断鸣叫,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和烦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声音的厌恶和不满,也暗示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各种生活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它展示了作者对艰苦生活的坚韧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生活声音的敏感和厌恶。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的场景和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柳蝉声断,墙阴鼠斗哗。
露蛩犹自可,最苦是鸣蛙。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犹自

    读音:yóu zì

    繁体字:猶自

    英语:still

    意思:(犹自,犹自)
    尚;尚自。
      ▶唐·许浑《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宋·王沂孙《齐天乐•蝉》词:“短

  • 鸣蛙

    读音:míng wā

    繁体字:鳴蛙

    意思:(鸣蛙,鸣蛙)

     1.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晋书•后妃传论》:“识暗鸣蛙,智昏文蛤。”
      ▶宋·苏轼《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洛州》:“鸣蛙与鼓吹,等是俗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