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怪事》 可怜龙向灵湫蛰,忍见猱来古木升。

可怜龙向灵湫蛰,忍见猱来古木升。

意思:可怜龙向灵湫冬眠,不忍看到猴子来古树升。

出自作者[宋]丘葵的《怪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怪事年来见未曾》是一首对时事进行深刻反思和忧国忧民的诗。通过对自然界的变化、战争的残酷以及个人的孤独等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不安。 首联“怪事年来见未曾,岸今为谷谷为陵。”诗人以一种惊讶和不解的语气,表达了对近年来种种怪异现象的困惑,以及山河变迁的感慨。这里,“怪事”一词,既指社会上种种不合常理的事情,也指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诗人通过这一句,传达出对时代变迁的深深忧虑。 颔联“可怜龙向灵湫蛰,忍见猱来古木升。”这一联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人类破坏的痛心。诗人通过描述龙向深水处蛰伏,而古木上的猴子却悠然自得的情景,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种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环境破坏的忧虑。 颈联“四载干戈多白骨,半宵风雨独青灯。”这一联则转向了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深同情。诗人通过描述战乱持续时间长、死亡人数多,以及个人在风雨中独对青灯的孤独,传达出战争的残酷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尾联“腐儒未识皇天意,不信荆舒竟莫懲。”诗人以一种悲愤的语气,表达了对当政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战争和环境破坏的无奈和失望。诗人自称为“腐儒”,表明他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自嘲,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政者未能明辨是非、惩治邪恶的失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战争和环境破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当政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的无奈和失望。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怪事年来见未曾,岸今为谷谷为陵。
可怜龙向灵湫蛰,忍见猱来古木升。
四载干戈多白骨,半宵风雨独青灯。
腐儒未识皇天意,不信荆舒竟莫懲。

关键词解释

  • 可怜

    读音:kě lián

    繁体字:可憐

    短语:怜 惜 体恤 怜惜 悯 不忍 同病相怜

    英语:pitiful

    意思:(可怜,可怜)

     1.值得怜悯。

  • 灵湫

    读音:líng qiū

    繁体字:靈湫

    意思:(灵湫,灵湫)
    深潭,大水池。古时以为大池中往往多灵物,故称。
      ▶唐·王度《古镜记》:“此灵湫耳,村闾每八节祭之,以祈福祐。”
      ▶唐·黄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

  • 来古

    读音:lái gǔ

    繁体字:來古

    意思:(来古,来古)
    自古以来。
      ▶《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比《乐书》以述来古,作《乐书》第二。”
      ▶司马贞索隐:“来古即古来也。言比《乐书》以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