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琵琶亭感旧》 津吏苛鱼税,沙民卖席帆。

津吏苛鱼税,沙民卖席帆。

意思:渡口的官吏苛鱼税,沙民卖席帆。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琵琶亭感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桑落洲景象和当地人民生活的诗,通过对桑落洲的描绘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首联“桑落洲前路,江流自北南。”描绘了桑落洲的地理位置和江流的流向,为读者勾勒出桑落洲的地理环境和江流的壮阔景象。这里“前路”二字,也暗示了诗人对前往桑落洲的旅程的期待和向往。 颔联“美人何处在,劫火殆难堪。”借用美人典故,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里的“美人”并非指实际存在的美人,而是借喻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而“劫火殆难堪”则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感慨,也暗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可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 颈联“津吏苛鱼税,沙民卖席帆。”进一步描述了当地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当地人民面临的种种困难和苦难。这里,“津吏”是指管理渡口的官吏,“苛鱼税”则是指他们向过往的渔民征收过重的鱼税,这无疑加重了渔民的负担。而“沙民”则是指生活在沙洲上的民众,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家什和船帆,这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艰难。 尾联“情知白司马,到此湿青衫。”以“白司马”借代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这里的“青衫”则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地位,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桑落洲的描绘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运用典故、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感慨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同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桑落洲前路,江流自北南。
美人何处在,劫火殆难堪。
津吏苛鱼税,沙民卖席帆。
情知白司马,到此湿青衫。

关键词解释

  • 沙民

    读音:shā mín

    繁体字:沙民

    意思:沙田上耕作的民丁。亦指由沙民组成的乡兵。
      ▶《清史稿•兵志四》:“光绪六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募沙民千人助守虎门。”
      ▶《清史稿•兵志四》:“其各直省之乡兵,曰屯练,曰民壮

  • 津吏

    读音:jīn lì

    繁体字:津吏

    意思:古代管理渡口、桥梁的官吏。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椒丘訢﹞过淮津,欲饮马于津;津吏曰:‘水中有神。’”宋·洪迈《容斋三笔•李元亮诗启》:“蔡自到官,即戒津吏门卒:凡士

  • 席帆

    读音:xí fān

    繁体字:席帆

    意思:船帆。
      ▶唐·刘威《宿渔家》诗:“月明何处去,片片席帆斜。”
      ▶唐·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诗:“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