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白云山房次韵马道士虚中三首》 从今教子为牧童,岂复敢望铭鼎钟。

从今教子为牧童,岂复敢望铭鼎钟。

意思:从现在教你做牧童,难道又不敢望铭鼎钟。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白云山房次韵马道士虚中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晚晴》,是一首描绘了晚晴美丽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首联“霜净天空心共远,一缕游丝无可剪。”描绘了霜后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一缕若有若无的游丝,剪也剪不断。这里的“霜净天空”给人一种清朗、开阔的感觉,而“一缕游丝”则象征着生活中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或情感。 颔联“欲识人间真道人,眼近红尘念头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即要理解人生的真谛,就必须面对红尘,转变观念。这里的“红尘”象征着生活中的各种纷繁复杂,而“念头转”则暗示了只有通过转变观念,才能看清生活的本质。 颈联“历历落落一秃翁,取数过多邴曼容。”用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阅历的深刻认识和对淡泊名利的向往。“历历落落一秃翁”象征着经历过人生风雨,但仍保持清醒头脑的老者;“取数过多邴曼容”则表达了取舍有度,知足常乐的思想。 尾联“从今教子为牧童,岂复敢望铭鼎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的向往,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简单、朴素的生活,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教子为牧童”暗示了诗人希望子女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上宁静的生活;“岂复敢望铭鼎钟”则表达了诗人不再追求显赫的地位和声名,只希望过上平凡而充实的生活。 全诗通过对晚晴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的抒发,展现出诗人的淡泊名利、朴素自然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净天空心共远,一缕游丝无可剪。
欲识人间真道人,眼近红尘念头转。
历历落落一秃翁,取数过多邴曼容。
从今教子为牧童,岂复敢望铭鼎钟。
閒朋冷友时相聚,方寸不无暗合处。
谷神玄牝要深知,钓竿须拂珊瑚树。

关键词解释

  • 铭鼎

    读音:míng dǐng

    繁体字:銘鼎

    意思:(铭鼎,铭鼎)
    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
      ▶唐·羊士谔《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诗:“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
      ▶

  • 牧童

    读音:mù tóng

    繁体字:牧童

    短语:牛郎

    英语:vaquero

    意思:放牧牛、羊的儿童。
      ▶《吕氏春秋•疑似》:“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

  • 教子

    读音:jiào zǐ

    繁体字:教子

    造句:

  • 从今

    读音:cóng jīn

    繁体字:從今

    意思:(从今,从今)
    从现在起。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郭应祥《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 鼎钟

    读音:dǐng zhōng

    繁体字:鼎鍾

    意思:(鼎钟,鼎锺)
    见“鼎钟”。

    解释:1.见\"鼎钟\"。

    详细释义:家庙必备的器具。器上通常刻有铭功记德的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