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欧阳文忠公挽辞二首》 谁将姓字题延道,共立门生故吏碑。

谁将姓字题延道,共立门生故吏碑。

意思:谁将姓名题延路,共同建立门生故吏碑。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欧阳文忠公挽辞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春天遇到赏识自己的上司,并得到了他的提携和恩惠。然而,作者也感到有些意外的事情即将发生,让他感到有些悲伤和失落。 首联“早向春闱遇品题,继从留幕被恩知”,表达了作者在春天早早地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上司,并得到了他的赞扬和提携。这一句通过描绘春天的场景和作者受到赏识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上司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颔联“何期瀔水缄书日,正是椒陵梦奠时”,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失落感。这里,“瀔水缄书”指的是上司寄来的书信,而“椒陵梦奠”则暗示着作者即将离开这个地方。这一句通过描绘书信和梦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失落感。 颈联“感旧绪言犹在耳,怆怀双泪谩交颐”,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悲伤。这里,“感旧绪言”指的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上司的感激之情,“怆怀双泪”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悲伤和失落感。这一句通过描绘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悲伤,表达了作者对上司的感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尾联“谁将姓字题延道,共立门生故吏碑”,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里,“题延道”指的是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门生故吏”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这一句通过描绘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过去的回忆。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上司的感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失落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早向春闱遇品题,继从留幕被恩知。
何期瀔水缄书日,正是椒陵梦奠时。
感旧绪言犹在耳,怆怀双泪谩交颐。
谁将姓字题延道,共立门生故吏碑。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延道

    读音:yán dào

    繁体字:延道

    意思:墓道。延,通“埏”。
      ▶《左传•隐公元年》“隧而相见”晋·杜预注:“隧,若今延道。”

    解释:1.墓道。延,通\"埏\"。

  • 门生故吏

    引用解释

    指学生和旧日部属。《后汉书·袁绍传》:“ 袁氏 树恩四世,门生故吏徧於天下。” 唐 韦处厚 《请明察李逢吉朋党疏》:“今 逢吉 门生故吏,遍满朝行,侵毁加诬,何词不有。”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时 张之洞 子为其父祝寿,京师门生故吏皆往拜。”

    读音:mén shēng gù lì

    <
  • 门生

    解释

    门生 ménshēng

    [pupil;disciple] 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世门生与弟子无别,甚至依附名势者,也自称门生

    引用解释

    1. 东汉 时指再传弟子。《后汉书

  • 姓字

    读音:xìng zì

    繁体字:姓字

    意思:姓氏和名字,犹姓名。
      ▶《墨子•经说上》:“声出口,俱有名,若姓字。”
      ▶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铭志教,杨志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
      

  • 生故

    读音:shēng gù

    繁体字:生故

    意思:犹生计。
      ▶唐·李翱《叔氏墓铭》:“岂无诸亲?生故或迫;亦有息子,旅官京国。”参见“生计”。

    解释:1.犹生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