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门自有通窍。
意思:人脑从有通孔。
出自作者[宋]释法薰的《清庵主请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以“以石为田,举世怪笑”开始,表达了一种对常规思维的挑战。将坚硬的石头视为可以耕种的田地,这在常人看来无疑是一种怪异的行为,然而诗人却以此揭示出一种超越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
接着,“一粒入土,不耘自秀”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自然之道。一粒微小的种子,无需辛勤的耕耘和照料,它自然会茁壮成长,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象征着一种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人生观。
“也无禅,也无道”则是诗人对“禅”和“道”的独特理解。在诗人的观念中,禅和道并不是某种需要刻意追求或遵守的教条,而是一种内在的领悟和体验。这是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强调个体的内在感知和领悟。
“衲僧未跨门,早已勘破了”进一步表达了这种顿悟的境界。在诗人的理解中,无需通过外在的门径或教条来寻求觉悟,而是通过自身的内在体验和洞察,早已勘破了生命的真谛。
最后,“顶门自有通窍”则象征着一种通透的智慧和理解。这种智慧并非来自外部的灌输或教条,而是源自个体内在的通透和理解,能够洞察生命的本质和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顺其自然、内在觉悟和通透理解的人生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时,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敢于挑战常规,顺其自然,通过内在的体验和洞察来理解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