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与州晁都官沼沼上唐朝郑都官有诗刻石》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意思:过去为题诗写,现在因为好事修。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寄题与州晁都官沼沼上唐朝郑都官有诗刻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雅的名士游览风景胜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前人风流遗迹的敬仰。 首联“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名郎指的是风雅的名士,游胜地则点明了场景。心迹继风流则暗示了这位名士在游览胜地时,心灵受到了触动,产生了诗歌创作的冲动,继承了前人的风流传统。 颔联“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这一联进一步说明了名士在游览胜地时的创作活动,也暗示了这首诗是对前人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颈联“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名士游览的场景。四山相照映,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优美,五马屡淹留则表现了名士对这里的流连忘返。 尾联“相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以景结情,通过对波光和秋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也暗示了名士在游览胜地时的心灵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名士游览胜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敬仰和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
相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题诗

    读音:tí shī

    繁体字:題詩

    英语:poem inscribed on a scroll

    意思:(题诗,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

  • 好事

    解释

    好事 hǎoshì

    (1) [Buddhist service]∶佛事或道场。特指为死事所做的超度仪式

    扬起布幡作好事

    (2) [good deed]∶有益的事情

    先驱者为国家做一件好事

    (3) [an act

  • 事修

    读音:shì xiū

    繁体字:事修

    意思:治理。
      ▶《淮南子•主术训》:“矫拂其本,而事修其末。”
      ▶高诱注:“事,治。”
      ▶《淮南子•泰族训》:“故仁义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修其本,而务治其末,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