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送师厚》 莫嫌策马经烧栈,正好题诗到散关。

莫嫌策马经烧栈,正好题诗到散关。

意思:莫嫌策马经过烧栈,正喜欢题诗到散关。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再送师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在外奔波后,被召回京城的喜悦之情。诗中描绘了作者离开鹿头后,经过云山,经过烧栈的艰辛,到达散关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边防情况的关注和担忧。 首联“久使西南此召还,鹿头东去渐云山。”描绘了作者在西南地区被召回京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重返京城的喜悦之情。同时,“鹿头东去渐云山”也暗示了作者在离开京城后,经过了漫长的旅程,终于回到了家乡。 颔联“莫嫌策马经烧栈,正好题诗到散关。”表达了作者对于经过烧栈的艰辛旅途的释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到达散关后,心情愉悦,可以题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颈联“财利文书犹络绎,边防田地已朱殷。”描绘了作者对于边防情况的关注和担忧。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财政和边防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边防地区人民生活的关注。 尾联“奇谋不吐将何用,况是归临咫尺颜。”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没有机会施展奇谋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回到京城,得到皇帝赏识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归京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国家财政、边防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对自身才能的自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久使西南此召还,鹿头东去渐云山。
莫嫌策马经烧栈,正好题诗到散关。
财利文书犹络绎,边防田地已朱殷。
奇谋不吐将何用,况是归临咫尺颜。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题诗

    读音:tí shī

    繁体字:題詩

    英语:poem inscribed on a scroll

    意思:(题诗,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

  • 策马

    读音:cè mǎ

    繁体字:策馬

    英语:spur the horse

    意思:(策马,策马)

     1.驱马使行。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策马谁可适,晤言谁为应。”

  • 正好

    读音:zhèng hǎo

    繁体字:正好

    短语:适度 恰如其分 适宜 得体 恰当 当 方便 适 适可而止 恰 宜 合宜 得当 当令 合适 得宜 妥 相当 适中 适当 适合 适龄 适用

    <

  • 散关

    读音:sàn guān

    繁体字:散關

    意思:(散关,散关)
    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魏·曹操《秋胡行》之一:“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