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一壶浊酒两蒲团。

一壶浊酒两蒲团。

意思:一壶浊酒两蒲团。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全文赏析

这首诗确实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作品,它通过描绘一个隐士的生活方式和哲学观念,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首先,诗的标题和第一句“抛却浮名恰到闲”就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抛弃了世俗的浮名和繁琐的名利追求,过上了闲适的生活。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即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从教道士夸悬解,未信禅和会热谩”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的另一层理解,他认为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口中的所谓“高人”或“得道高僧”的神奇故事,真正的智慧和理解是来自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而不是别人的夸夸其谈。 “山院静,草堂宽。一壶浊酒两蒲团”这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环境——一个安静的山院,一个宽敞的草堂,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满足的生活态度。而“一壶浊酒两蒲团”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方式——他以酒助兴,以蒲团为坐具,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 最后,“题诗寄与王夫子,乘兴时来看药”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他的朋友王夫子能够来看看他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分享他的生活感悟和哲学观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士的生活方式和哲学观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真正的智慧和理解是来自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而不是别人的夸夸其谈;同时,它也鼓励我们要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与朋友分享我们的生活感悟和哲学观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抛却浮名恰到闲。
却因猥懒得颟顸。
从教道士夸悬解,未信禅和会热谩。
山院静,草堂宽。
一壶浊酒两蒲团。
题诗寄与王夫子,乘兴时来看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蒲团

    读音:pú tuán

    繁体字:蒲團

    英语:futon

    意思:(蒲团,蒲团)
    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多为僧人坐禅和跪拜时所用。
      ▶唐·欧阳詹《永安寺照上人房》诗:“草席蒲团不扫尘,松间石

  • 浊酒

    读音:zhuó jiǔ

    繁体字:濁酒

    英语:unstrained wine or liquor

    意思:(浊酒,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一壶

    读音:yī hú

    繁体字:一壺

    意思:(一壶,一壶)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
      ▶《战国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