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子远泛江送客用老杜韵》 江气云烟重,山光水墨轻。

江气云烟重,山光水墨轻。

意思:江气烟云重,山光水墨轻。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和子远泛江送客用老杜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北风还入夜,波怒未能平》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美感。 首联“北风还入夜,波怒未能平”,诗人以北风入夜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夜晚的静谧氛围。而“波怒未能平”则以动态的描绘,表现出江水的波涛汹涌,但又在夜晚中显得格外宁静,形成了一种对比和反差。 颔联“江气云烟重,山光水墨轻”,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景色,江气云烟缭绕,山光水色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轻盈。这里运用了“水墨轻”这一形象的比喻,将山水的美丽比作水墨画,更加突出了诗中的美感。 颈联“荧荧渔火乱,惨惨暮寒生”,诗人通过渔火的闪烁和暮寒的降临,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给人一种沉静而深沉的感觉。这里的“荧荧”和“惨惨”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中的情感。 尾联“咫尺淮乡路,淹留系此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于无法回到故乡而感到忧郁和无奈。这里的“淮乡”和“系此情”相互呼应,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风还入夜,波怒未能平。
江气云烟重,山光水墨轻。
荧荧渔火乱,惨惨暮寒生。
咫尺淮乡路,淹留系此情。
作者介绍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山光

    读音:shān guāng

    繁体字:山光

    意思:山的景色。
      ▶南朝·梁·沈约《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岑参《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 云烟

    读音:yún yān

    繁体字:雲煙

    短语:烟雾

    英语:cloud and mist

    意思:
     补证条目
    亦作“云烟”。1.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东魏《净

  • 水墨

    引用解释

    1.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种不着彩色,纯以水墨点染的绘画法。 唐 郑谷 《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诗:“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 宋 周紫芝 《西江月》词:“晚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 元 汤垕 《画鉴·唐画》:“ 董元 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样,著色,皴纹甚少,用色穠古。” 清 王

  • 江气

    读音:jiāng qì

    繁体字:江氣

    意思:(江气,江气)
    江上的水气或雾气。
      ▶唐·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宋·王安石《题朱郎中白都庄》诗:“山光隔钓岸,

  • 重山

    读音:chóng shān

    繁体字:重山

    意思:重叠的山。
      ▶晋·左思《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蛮陬夷徼,重山万里。”
      ▶宋·张元干《菩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