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式之诗卷后》 少年曾读石屏诗,老去江湖幸见之。

少年曾读石屏诗,老去江湖幸见之。

意思:少年时曾读过石屏风诗,老去江湖到见到他。

出自作者[宋]林璧的《题式之诗卷后》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少年曾读石屏诗,老去江湖幸见之。》是一首对石屏诗的赏析,表达了作者对石屏诗的喜爱和珍视。 首联“百倍寻常真足惜,十存八九实堪悲。”表达了作者对石屏诗的珍视程度超过了寻常诗,即使其中大部分已经遗失,作者仍然感到十分惋惜。而能够保存下来的石屏诗中,有八九成的内容确实值得称赞。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石屏诗的热爱,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颔联“蛙鸣蝉噪人争羡,天巧神功彼自知。”描述了石屏诗中蕴含的自然之美和艺术之妙,就像蛙鸣蝉噪一样引人入胜,让人羡慕不已。然而,这种美妙之处只有石屏本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石屏诗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颈联“我欲流传天下去,为求完本补亡谁。”表达了作者希望石屏诗能够流传下去,为了寻找遗失的部分而寻求帮助。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石屏诗的珍视和推广之心,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对石屏诗的赏析和珍视,表达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石屏诗的热爱和珍视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年曾读石屏诗,老去江湖幸见之。
百倍寻常真足惜,十存八九实堪悲。
蛙鸣蝉噪人争羡,天巧神功彼自知。
我欲流传天下去,为求完本补亡谁。

关键词解释

  • 石屏

    读音:shí píng

    繁体字:石屏

    意思:
     1.石制屏风。
     
     2.壁立如屏的山石。
      ▶唐·高适《宴韦司户山亭院》诗:“苔迳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唐·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

  • 少年

    读音:shào nián

    繁体字:少年

    短语: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juvenile

    意思: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 江湖

    读音:jiāng hú

    繁体字:江湖

    短语:人间 人世 尘 红尘 世间 尘世 浊世 阳间 凡

    英语: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

    意思:<

  • 诗老

    读音:shī lǎo

    繁体字:詩老

    意思:(诗老,诗老)
    对诗人的敬称。意谓老于作诗者,作诗老手。
      ▶宋·苏轼《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诗:“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清·顾宗泰《怀师友诗•袁简斋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