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赵公鼎》 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

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

意思:一个我孤坟寄琼岛,千古名高屹立山。

出自作者[宋]胡铨的《哭赵公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位老将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首句“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欲以死报国的决心。他曾冒着直言不讳的风险,上书朝廷,希望能改变时局,但如今却感到独自承担这种重任的艰难。 “阁下特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描绘了他在海南岛看到的三姓人家,他们的存在象征着当地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坚韧。然而,他也看到了两个老人的离去,这让他深感痛惜。 “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描绘了他看到的一个孤独的坟墓,象征着逝去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将永存于历史之中。 最后,“天地祗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他担心由于缺少一位老人这样的人来引领国家,中原何时才能恢复三关的安宁。 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英雄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决心和信念,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他也将坚持到底。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
阁下特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
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
天地祗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作者介绍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

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他招募乡丁,助官军捍御金军。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后,内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任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琼岛

    读音:qióng dǎo

    繁体字:瓊島

    意思:(琼岛,琼岛)

     1.琼华岛的省称。
      ▶元·傅若金《登楼》诗:“金河水去涓涓碧,琼岛云来冉冉青。”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永乐间馆阁

  • 高名

    (1).盛名,名声大。《韩非子·十过》:“过而不听於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沉士尊 《过李白墓》诗:“千古高名在,青山片碣留。” 清 吴伟
  • 太山

    读音:tài shān

    繁体字:太山

    英语:Taishan

    意思:
     1.即泰山。山名。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 孤冢

    读音:gū zhǒng

    繁体字:孤冢

    意思:(参见孤冢)
    见“孤冢”。

    解释:1.见\"孤冢\"。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