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复用前韵》 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

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

意思: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体像空船只是追逐风。

出自作者[宋]胡铨的《复用前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放逐归来户已篷,梦魂时到浙江东。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云路自怜飞鸟倦,山盟谁与白鸥同。管城本乏封侯骨,人道中书却不中》。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首联“放逐归来户已篷,梦魂时到浙江东。”描绘了作者被放逐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户已篷,暗示了作者生活的困苦和艰难,而梦魂时到浙江东,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 颔联“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淡泊,他像一池止水,静静地陶冶月光,身如虚舟,任凭风吹雨打。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世事的无求和淡然。 颈联“云路自怜飞鸟倦,山盟谁与白鸥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由的渴望。云路飞鸟,象征着自由和追求,而山盟白鸥,则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向往。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束缚和限制的无奈。 尾联“管城本乏封侯骨,人道中书却不中。”管城子是笔的别称,作者说自己缺乏封侯的骨气,暗示了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中书,指的是中书令,负责起草皇帝诏令,是朝廷的重要官员。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通过对自己经历和感受的描绘,作者展示了他的坚韧和淡泊,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深沉而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放逐归来户已篷,梦魂时到浙江东。
心如止水偏陶月,身似虚舟但逐风。
云路自怜飞鸟倦,山盟谁与白鸥同。
管城本乏封侯骨,人道中书却不中。
作者介绍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

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他招募乡丁,助官军捍御金军。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后,内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任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心如止水

    引用解释

    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坚持信念,不受外界影响。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

    读音:xīn rú zhǐ shuǐ

    反义词:心旌摇曳 心猿意马

  • 止水

    解释

    止水 zhǐshuǐ

    [stagnant water] 死水;滞止不流的水

    心如止水

    引用解释

    静止的水。《庄子·德充符》:“ 仲尼 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成玄英 疏:“止水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