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游仪真呈张使君》 风月欲谈嫌许事,山川不险似人心。

风月欲谈嫌许事,山川不险似人心。

意思:风月想谈嫌许事,山川不危险似乎人心。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再游仪真呈张使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淮冠盖闹如林,求一己知何处寻》是一首对江淮地区繁华景象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求知己的渴望。诗中通过描绘风月、山川、使君德量、举子科名等元素,展现了江淮地区的生活面貌和人情世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首联“江淮冠盖闹如林,求一己知何处寻”,诗人以江淮地区冠盖云集、人声鼎沸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寻找一个知己的困难。这里,“冠盖”代指权贵,“闹如林”描绘了江淮地区繁华热闹的景象,而“求一己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的渴望。 颔联“风月欲谈嫌许事,山川不险似人心”,诗人对风月、山川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心险恶的无奈和失望。这里,“风月”象征着诗人的情感世界,而“山川不险”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人心的失望。 颈联“使君德量发天远,举子科名自陆沉”,诗人对使君德量的赞美和对举子科名的期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里,“使君德量”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举子科名”则代表着对功名的追求。 尾联“秋气未悲先泪下,黄花虽好不曾簪”,诗人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这里,“黄花虽好不曾簪”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无奈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淮地区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淮冠盖闹如林,求一己知何处寻。
风月欲谈嫌许事,山川不险似人心。
使君德量发天远,举子科名自陆沉。
秋气未悲先泪下,黄花虽好不曾簪。
作者介绍 纪昀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明毛晋汲古阁《龙洲道人诗集》

关键词解释

  • 山川

    读音:shān chuān

    繁体字:山川

    英语:mountains and rivers; land; landscape

    意思:
     1.山岳、江河。
      ▶《易•坎》:“天险,不可升也,

  • 人心

    读音:rén xīn

    繁体字:人心

    英语:popular feeling

    意思:
     1.人的心地。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 风月

    读音:fēng yuè

    繁体字:風月

    英语:wind and moon-scene

    意思:(风月,风月)

     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