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客馆秋怀》 身贱多违志,时清少弃材。

身贱多违志,时清少弃材。

意思:身贱多违背父母的愿望,当时清少弃材料。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客馆秋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独卧愁空馆,墙阴野豆开》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居住,忧愁满怀的情景,同时又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下面,我将从各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题是“独卧愁空馆”。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自居住的环境,展现出一种孤独、忧愁的气氛。墙阴野豆开一句,既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又暗示了诗人的心情:在墙阴下,野生的豆子正在开放,这似乎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也如这野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饱含了忧愁和孤独。 接下来是诗句的赏析:“暑将潮气敛,秋与竹声来。”这两句通过描述季节的变化,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孤独忧愁的情感。随着暑气的消退,秋天的气息开始弥漫,这似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也在经历着变化。而竹声的到来,又增添了环境的寂静和孤独感。 “身贱多违志,时清少弃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内心矛盾。诗人可能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卑微,常常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当社会清明时,他却又无力贡献自己的才能。这种矛盾的情感,既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执着,也揭示了他的无奈和失落。 最后,“惭非张仲蔚,门户有蒿莱。”这两句是诗人的自嘲和自我否定。他感到自己就像张仲蔚一样,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因为生活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使得自己的家园荒芜,如同蒿莱一般。这既表达了诗人的自责和愧疚,也体现了他的坚韧和顽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居住、忧愁满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诗人的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和失落,也有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独卧愁空馆,墙阴野豆开。
暑将潮气敛,秋与竹声来。
身贱多违志,时清少弃材。
惭非张仲蔚,门户有蒿莱。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多违

    读音:duō wéi

    繁体字:多違

    意思:(多违,多违)

     1.多违背,多背谬。
      ▶《左传•襄公八年》:“谋之多族,民之多违,事滋无成。”
      ▶晋·陆机《吊魏武帝文》:“接皇汉之末绪,值王涂之多

  • 弃材

    读音:qì cái

    繁体字:棄材

    意思:(弃材,弃材)
    废材,无用之材。指物或人。
      ▶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
      ▶晋·葛洪《抱朴子•务正》:“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