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樊漱圃》 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

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

意思:年底空山双树下,多少人白发对斜阳。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答樊漱圃》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论年炳烛共馀光,尚有题诗寄草堂。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张祜。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已经暗示了这是一首关于岁末、蜡烛燃烧、题诗、草堂和空山斜阳等主题的诗。这些主题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句“论年炳烛共馀光”,诗人用蜡烛燃烧的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蜡烛燃烧到最后,剩下的烛光虽然微弱,但仍然在闪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 第二句“尚有题诗寄草堂”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草堂的怀念。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愿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草堂的深深怀念。 第三句“岁暮空山双树下”描绘了一个岁末的场景,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空山的双树下,周围是寂静和孤独。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环境的寂静和自己的孤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几人白发对斜阳”则表达了生命的苍凉和人生的无奈。诗人用白发和斜阳的意象,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衰老,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蜡烛、诗歌、空山、白发和斜阳等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无奈和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论年炳烛共馀光,尚有题诗寄草堂。
岁暮空山双树下,几人白发对斜阳。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双树

    读音:shuāng shù

    繁体字:雙樹

    意思:(双树,双树)
    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处。
      ▶《大般涅槃经》卷一:“一时佛在拘施郡城,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大觉世尊将欲涅槃

  • 空山

    读音:kōng shān

    繁体字:空山

    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剎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 岁暮

    读音:suì mù

    繁体字:歲暮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天年 老年 余年 夕阳

    英语:close of the years

    意思:(岁暮

  • 斜阳

    读音:xié yáng

    繁体字:斜陽

    短语:残阳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斜阳,斜阳)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