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 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

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

意思:追赠行想借笔如椽,公不肯把战鼓催船。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廖侯的乡丈人的赞扬和敬仰。诗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比喻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廖侯的品德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廖侯的敬仰之情。 首联“虚舟无事鸥与游,良贾深藏客争席”,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廖侯的闲适生活。廖侯的“虚舟”表现了他的淡泊名利,无欲则刚,与鸥鸟同游,表现出他的超脱和自由。而“良贾深藏”则表现了他善于隐藏自己的才华,避免锋芒毕露,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这一联通过描绘廖侯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廖侯的敬仰之情。 颔联“诸公鞭朴立威名,公独爱民如父兄”,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廖侯与其他官员的不同之处。其他官员为了树立威名,采用鞭打、责骂等手段,而廖侯却像对待父兄一样爱护百姓。这一联表达了廖侯的仁爱之心和为民服务的情怀。 颈联“人情居官若邮传,假守摄丞尤自便”,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人情世态。在官场中,人们像邮差一样传递消息,各自为政,而廖侯却能够使人人得尽情,表现出他的公正无私和体恤民情。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廖侯的赞赏之情。 尾联“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表达了作者对廖侯的敬仰之情和期望之情。作者希望为廖侯送行时能够借笔如椽,留下美好的文字,但廖侯却不肯停留,催促船只前行。这一联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廖侯的敬仰之情和期望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廖侯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为民服务的情怀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如虚实结合、对比、比喻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廖侯在宜春治理地方时的赞美和期望之情,体现了作者对地方治理的关注和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宜春别驾乡丈人,来假庐陵二千石。
虚舟无事鸥与游,良贾深藏客争席。
诸公鞭朴立威名,公独爱民如父兄。
诸公驭吏如束湿,公使人人得尽情。
人情居官若邮传,假守摄丞尤自便。
忧念公家眉不开,谁能勤民废寝膳。
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
归到宜春问春事,斑斑笋竿蕨破拳。
廖侯为邦用诗礼,府中无事多燕喜。
看公谈生面生春,更为乡园蓺桃李。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不肯

    读音:bù kěn

    繁体字:不肯

    英语:be unwilling to

    意思:不同意;不接受。
      ▶《谷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

  • 赠行

    读音:zèng xíng

    繁体字:贈行

    意思:(赠行,赠行)
    临别相赠。
      ▶《汉书•段会宗传》:“虽然,朋友以言赠行,敢不略意。”
      ▶颜师古注:“赠行谓将别相赠也。”
      ▶唐·李白《送鲁郡刘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