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闻觱篥》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意思:积雪飞霜这夜寒,孤灯急促又风急流。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夜闻觱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是一首深情的诗篇,它以一位老人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他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觱篥的声音,引发了他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以深夜寂静的环境为背景,描绘了老人侧耳倾听觱篥的声音的情景。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夜”、“沧江”、“衰年”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孤独、苍老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塞曲三更欻悲壮。积雪飞霜此夜寒”,觱篥的声音在夜深人静时显得格外悲壮,这不禁让老人想起了边塞的战曲,更增添了凄凉之感。同时,夜间的寒冷也加深了这种凄凉之感。 “孤灯急管复风湍”,这句诗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孤灯、急促的管乐声、风声,进一步烘托出老人的孤独和凄凉。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最后两句是诗的点睛之笔,老人通过觱篥的声音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行路艰难的感叹。他感叹虽然天下战乱频繁,但人们却仍然无法摆脱战争的影响,继续在江湖中行走。这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让人深感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觱篥的声音和老人的视角,表达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深影响,以及人生的艰难和无奈。诗的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孤灯

    读音:gū dēng

    繁体字:孤燈

    意思:(孤灯,孤灯)
    孤单的灯。多喻孤单寂寞。
      ▶南朝·宋·谢惠连《秋怀》诗:“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唐·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

  • 积雪

    读音:jī xuě

    繁体字:積雪

    短语:氯化钠 盐巴 盐 食盐

    英语:snow

    意思:(积雪,积雪)

     1.堆积如雪;堆积起来的雪。
      ▶《楚辞

  • 飞霜

    读音:fēi shuāng

    繁体字:飛霜

    意思:(飞霜,飞霜)

     1.降霜。
      ▶晋·张协《七命》:“飞霜迎节,高风送秋。”
      ▶《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