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雉媒》》 但恨为媒拙,不足以自全。

但恨为媒拙,不足以自全。

意思:但遗憾是媒拙,不足以保全自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和《雉媒》》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只笼中雉鸡的口吻,表达了对人世间的种种不公、不义的深深哀叹。诗人通过雉鸡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如权势的腐败、亲情的淡漠、利益的争夺等,使读者在欣赏诗歌艺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首段中,诗人哂笑“雉媒什”的晚成篇,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接着诗人引申到鸟类中的“鸟有之”,进一步说明人亦复如是。这里诗人以鸟喻人,通过鸟类的遭遇来揭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随后,诗人以张陈、赵襄为例,进一步阐述了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和矛盾。张陈刎颈交因势不完而终至不欢而散,赵襄骨肉亲亦因利相残而遗臭万年。这些例子都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 接着,诗人以“笼中雉”自喻,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和哀怨。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苦苦挣扎,但仍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最后,诗人劝诫人们要像“养青鸾”、“结任安”一样,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尊严,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一只雉鸡的口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吟君雉媒什,一哂复一叹。
和之一何晚,今日仍成篇。
岂唯鸟有之,抑亦人复然。
张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
至今不平气,塞绝泜水源。
赵襄骨肉亲,亦以利相残。
至今不善名,高于磨笄山。
况此笼中雉,志在饮啄间。
稻梁暂入口,性已随人迁。
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
但恨为媒拙,不足以自全。
劝君今日后,养鸟养青鸾。
青鸾一失侣,至死守孤单。
劝君今日后,结客结任安。
主人宾客去,独住在门阑。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不足

    读音:bù zú

    繁体字:不足

    短语:贫乏 左支右绌 缺乏 短小 青黄不接 匮 枯竭 紧张 匮乏 捉襟见肘

    英语:lacking

    意思:
     1.不充足,

  • 足以

    读音:zú yǐ

    繁体字:足以

    短语:足 好 堪 可

    英语:(adv) sufficient to ...

    意思:完全可以;够得上。
      ▶《孟子•梁惠王上》:“是

  • 自全

    读音:zì quán

    繁体字:自全

    意思:保全自己。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尚书》有唐·虞之侯伯,歷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