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雾中游含鄱口偶成》
人到含鄱口,望鄱新有亭。
人到含鄱口,望鄱新有亭。
意思:
人到含鄱口,望远眺新有亭。
出自作者[现代]郭沫若的《雾中游含鄱口偶成》
全文创作背景
郭沫若的《雾中游含鄱口偶成》是在1965年7月游览庐山时创作的。当时,他和夫人于立群以及秘书一同登上含鄱岭,原计划观赏日出,然而却遇到了漫天大雾,无法看清周围的景色。在体验了这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氛围后,郭沫若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原诗的第二句原本是“望波有新亭”,后来他将其修改为“望鄱新有亭”。
相关句子
适度含鄱口,来登五老峰。
--
出自《登五老峰望彭蠡湖歌》作者:[明]吴兆
侵晨独出含鄱口,千里鄱湖一岭函。
--
出自《含鄱岭至太乙峰》作者:[清]方文
人到也、须频寄。
--
出自《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作者:[宋]程垓
占醉乡、莫教人到。
--
出自《洞仙歌·花恨月恼》作者:[宋]晁补之
平步瀛洲几人到。
--
出自《感皇恩·着脚软红尘》作者:[元]姬翼
若人到得归元处。
--
出自《虞美人·银山堆里庐山对》作者:[宋]向子諲
白发催人到酒边。
--
出自《减字木兰花·菊花开了》作者:[宋]韩淲
含鄱带水雄姿在,幽谷清泉韵味深。
--
出自《庐山初识》作者:[当代]夏征农
含鄱远眺漫天春,浩浩波涛荡墨云。
--
出自《含鄱口》作者:[未知]魏文伯
含鄱岭上一亭孤,脚底云层似海铺。
--
出自《含鄱岭》作者:[近代]周钟岳
数口望无寒,敢辞终岁劳。
--
出自《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作者:[元]赵孟頫
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
--
出自《初见淮山》作者:[宋]梅尧臣
却从湘口望湘南,城郭山川恍难纪。
--
出自《湘口夜泊,南去零陵十里矣。营水来自营道,》作者:[宋]范成大
蒿里亦有亭。
--
出自《太山吟》作者:[魏晋]陆机
有亭湖岸西。
--
出自《阮郎归·波光渺渺浸晴陂》作者:[宋]陈亮
有亭央央,高丘之傍。
--
出自《敬思堂四言》作者:[宋]周文璞
迢迢渰水上,有亭曰寒光。
--
出自《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作者:[宋]仇远
青青林间竹,有亭才袤丈。
--
出自《补和王深甫颍川西湖四篇·竹间亭》作者:[宋]苏颂
诗句原文
人到含鄱口,望鄱新有亭。
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
无中实有有,有有却还无。
东风吹万里,空山也画图。
作者介绍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