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君咏·狄梁公(仁杰)》 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意思:昌说太后上朝,潜运储君策。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三君咏·狄梁公(仁杰)》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梁公的贞固品质、功勋和影响力。诗中描述了梁公在太后朝中发言,暗中策划储君策,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远见卓识。他敞开相府大门,招贤纳士,共同治理地方,至今仍有许多门生故吏在青云之上。 首句“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直接赞美梁公的坚定信念和功勋,他的事迹如同被刻在竹简上,流传于后世。 “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描绘了梁公在太后朝中发言的场景,他深思熟虑,暗中策划储君的策略,进一步突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表达了梁公敞开相府大门,广招贤才,共同治理地方的决心。这体现了他的开明和包容,也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 最后,“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表达了梁公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他的门生故吏如今已经飞黄腾达,继续追随他的脚步。 整首诗通过对梁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坚贞品质、卓越才能和领导风范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有德有才之人的赞赏和对社会风气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
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
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昌言

    读音:chāng yán

    繁体字:昌言

    英语:proper words or comments

    意思:I

     1.善言;正当的言论。
       ▶《书•皋陶谟》:“禹拜昌言曰:‘俞!’

  • 储君

    读音:chǔ jūn

    繁体字:儲君

    短语:殿下 皇储 皇太子 太子

    英语:crown prince

    意思:(储君,储君)
    已确定为继承皇位的人。
      ▶汉·

  • 太后

    读音:tài hòu

    繁体字:太後

    短语:皇太后

    英语:queen mother

    意思:帝王之母称太后。如《战国策•秦策二》的秦·宣太后,为昭襄王之母;《赵策四》的赵太后,为孝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