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瀛州签判苏秘丞》 高阳十万兵,幕府藉时英。

高阳十万兵,幕府藉时英。

意思:高阳十万兵,幕府凭借当时英。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瀛州签判苏秘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描绘了高阳十万大军的英勇善战,以及幕府中的英勇英才。诗中通过描绘寒风劲吹、关南春未生的边疆景象,表现了边疆的艰苦和冷清,同时也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和坚韧。 在诗中,投壶和倚马檄书成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的文化生活和军事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智慧。而“不忘尘中客,往鸿可寄声”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将士们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生动,通过对边疆景象和将士们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和冷清,同时也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坚韧,表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阳十万兵,幕府藉时英。
寒上风犹劲,关南春未生。
投壶边柝静,倚马檄书成。
不忘尘中客,往鸿可寄声。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高阳

    读音:gāo yáng

    繁体字:高陽

    英语:Gaoyang

    意思:(高阳,高阳)

     1.指高而向阳之地。
      ▶《孙子•地形》:“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 时英

    读音:shí yīng

    繁体字:時英

    意思:(时英,时英)
    当代的英才。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祁祁茂德,济济时英。”
      ▶唐·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解榻皆五侯

  • 幕府

    读音:mù fǔ

    繁体字:幕府

    英语:office of a commanding general in ancient China

    意思:
     1.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 十万

    读音:shí wàn

    繁体字:十萬

    意思:(十万,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
      ▶《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唐·杜甫《渔阳》诗:“繫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