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钩迟。
意思:上了钩慢。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全文赏析
【注释】:
原序:在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这首词在构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借此表白自己当时遭贬后的心胸抱负。
词前小序所说金华道人,即唐代词人张志和,东阳金华人。曾写过五首《渔父》词,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阕最有名。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自黔州贬所移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 ),赋闲之日,登高揽胜,目尽青天,感怀今古,不禁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而与张志和心神遥接。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这是幅寒江独钩图,一碧万顷,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间,垂钓于重渊深处 ,钩入水动,波纹四起,环环相随。这样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逸怀浩气 。“金鳞”二句写垂钓之兴:鱼翔深底,沉沦不起,为取水下金鳞 ,渔翁不惜垂丝千尺。此时此刻,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情态。“吞又吐,信还疑 ,上钩迟”,这一虚设之笔描绘了渔翁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在这种快乐中,渔父举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鱼。末三句皴染出一幅空灵澄澈的江渔归晚图:“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透射出一种置身江天、脱落尘滓的逍遥追求,突出渔父在这样一种澄静澹远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问其所至,也正是自张志和至黄庭坚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用船子和尚的《拨棹歌》,将张志和那种志不在鱼、逍遥自由的渔父家风,又升华为一种摆脱世网,顿悟入圣的精神境界。题序“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 ”,表明了写作的真正动机,乃在于表白自己面对江山胜景,幡然悔悟的解脱心理,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说明现实对他的真实束缚。这首词在取景设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在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别是最后“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三句,直以诗家之化境写禅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觉悟解脱,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怀。
相关句子
- 锦鳞迟上钩。-- 出自《长相思·沙棠舟》作者:[宋]周邦彦
- 珠帘不上钩。-- 出自《长相思 圭塘乐府卷四以上强村丛书店用至正》作者:[元]许有壬
- 月来帘上钩。-- 出自《菩萨蛮·倚阑闲拈生绡扇》作者:[宋]赵彦端
- 风卷珠帘自上钩。--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苏轼
- 十二珠帘不上钩。-- 出自《忆王孙·飕飕风冷荻花秋》作者:[宋]李重元
- 雪花迟舞。-- 出自《释奠诗应令》作者:[隋]江总
- 公道富贵迟。-- 出自《寄邻父》作者:[宋]李覯
- 风正一帆迟。-- 出自《南乡子 送李仲先还集庆 词综卷三十六》作者:[元]唐桂芳
- 黄花秋闰迟。-- 出自《画堂春·西风庭院雨垂垂》作者:[宋]谢懋
- 栖迟衡宇。-- 出自《鹊桥仙·沉酣往古》作者:[元]王恽
- 月波迟。-- 出自《江城子·长庚入梦夜何其》作者:[宋]莫蒙
- 白菊好开迟。-- 出自《浪淘沙·白菊好开迟》作者:[宋]朱敦儒
- 临江迟来客。-- 出自《南楼中望所迟客》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南郊赤羽迟。-- 出自《日》作者:[唐]李峤
- 栖迟永年。-- 出自《四言诗十一首 其四》作者:[汉]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