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石》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意思: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山石》

全文创作背景

《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其创作背景与韩愈的游历经历有关。据说这首诗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当时韩愈离开徐州,前往洛阳,途中游览了洛阳北面的惠林寺。那里的山水景色和田园风光给韩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与同行者李景兴、侯喜、尉迟汾一起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山石》。 此诗题为“山石”,但并非歌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按照行程的顺序,叙述了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时见

    读音:shí jiàn

    繁体字:時見

    意思:(时见,时见)

     1.指诸侯不在规定期间朝见天子。
      ▶《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

  • 烂漫

    读音:làn màn

    繁体字:爛漫

    英语:bright-coloured; brilliant

    意思:(烂漫,烂漫)
    亦作“烂熳”。亦作“烂缦”。
     
     1.形容光彩四射。

  • 十围

    读音:shí wéi

    繁体字:十圍

    意思:(十围,十围)

     1.亦作“十韦”。形容粗大。
      ▶《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櫱,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张铣注:“十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