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芡》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

意思:磨沙漉水莩壳滑,砍桂煮一锅风浪声。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采芡》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和动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句“蝟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描绘了冬日景象,寒风中刺猬的毛皮像在挣扎一样,而铜盘则像钉子一样矗立着,生动地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坚韧。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两句则描绘了动物和海洋生物的生活。吴鸡斗败、绛帻破碎,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斗争的残酷;海蚌抉出真珠,则象征着生活中虽然困难重重,但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两句描绘了劳动的场景,沙子磨过、水滤过之后,莩壳却滑溜溜的,需要砍桂煮釜才能煮食,这体现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辛勤。 “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两句则描绘了食物的美味,牙齿排列如贝,嚼食明月的果实,曼倩不再饥肠鸣,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满足和快乐。 最后,“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两句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不论一斛物品是贵还是贱,重要的是享受生活的过程,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动物的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描绘劳动的艰辛和食物的美味,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的过程,不要只关注结果。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不论贫富贵贱,都应该享受生活,珍惜每一刻。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蝟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
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风波

    读音:fēng bō

    繁体字:風波

    短语:风云 事变 事件

    英语:disturbance

    意思:(风波,风波)

     1.风浪。
      ▶《楚辞•九章•哀

  • 磨沙

    读音:mó shā

    繁体字:磨沙

    意思: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宋·苏轼《鳆鱼行》:“磨沙瀹渖成大胾,剖蚌作脯分余波。”

    解释:1.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