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悲观音栴檀像》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意思: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都足以成就菩提。

出自作者[宋]释遵式的《大悲观音栴檀像》

全文创作背景

《大悲观音栴檀像》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信仰以及艺术创作理念有关。释遵式是宋代的佛教僧侣,他对观音菩萨的信仰有着深厚的感情。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是慈悲与救渡的象征,广受信仰者的尊敬和崇拜。 释遵式为了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决定创作一幅观音像。他可能希望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传达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这也是对佛教信仰的一种弘扬和传承。 此外,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时期,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释遵式作为一名佛教僧侣,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绘画艺术氛围的影响,希望通过绘画艺术来表现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综上所述,《大悲观音栴檀像》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佛教文化、信仰以及艺术创作理念等多个方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
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护无畏。
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金刚藏及金刚手,得大势等诸大士。
声闻辟支贤圣众,愿以慈眼普瞻视。
我今南无赞三宝,为欲深游大悲海

关键词解释

  • 菩提

    读音:pú tí

    繁体字:菩提

    英语:bodhi

    意思:
     1.佛教名词。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
      ▶

  • 消除

    读音:xiāo chú

    繁体字:消除

    短语:脱 割除 散 祛 免去 驱除 辟 摒 破 革除 消 免 除掉 排 去掉 败 免除 拔除 摈除 解 剪除

    英语:to elimina

  • 三障

    读音:sān zhàng

    繁体字:三障

    意思:佛教语。指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此为求解脱的三大障碍。
      ▶《大智度论》卷五:“三障中,业力最大故,积集诸业,乃至百千万劫中,不失、不烧、不坏,与果报时不亡。”

  • 无诸

    引用解释

    汉 时 闽越王 之名。建国于 秦 闽中郡 ,约在今 福建省 。《史记·东越列传》:“ 闽越王 无诸 及 越东海王摇 者,其先皆 越王 句践 之后也。” 唐 黄滔 《祭崔补阙道融》:“饮风 永嘉 ,倾盖 无诸 。” 宋 姜夔 《铙歌吹曲·讴歌归》:“謳歌归兮四海一,强国溃兮弱国入,彼 无诸 兮计将安出?” 清 周亮工 《今夏在铁岭赋诗寄

  • 足成

    读音:zú chéng

    繁体字:足成

    意思:补足凑成。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