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

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

意思:所以池春又到,一到一个伤心。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故池的深深怀念,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感慨。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深深的哀愁。 首联“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春天再次回到故池,每次看到她都让我感到悲伤。诗人以春回故池之景,寓物是人非之悲,触景生情,令人伤情。 颔联“雁鹜群犹下,蛙螟衣已生。”大雁、野鸭仍在池边下,但蛙螟已经生出了新的衣服。这里诗人以雁鹜自喻,表达自己虽仍有人陪伴,但已面临新的困境或挑战。 颈联“竹丛身后长,台势雨来倾。”竹丛在身后生长,台地在下雨时倾斜。诗人以自然之景寓自身处境,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尾联“六尺孤安在,人间未有名。”六尺是古时的长度单位,这里代指自己的身躯。我的六尺之躯在何处?我在人世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声。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对自己未能取得应有成就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故池的怀念,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自己未能取得应有成就的遗憾。同时,也寓含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
雁鹜群犹下,蛙螟衣已生。
竹丛身后长,台势雨来倾。
六尺孤安在,人间未有名。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伤情

    读音:shāng qíng

    繁体字:傷情

    英语:condition of the injury

    意思:(伤情,伤情)
    伤感。
      ▶汉·班彪《北征赋》:“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

  • 故池

    读音:gù chí

    繁体字:故池

    意思:旧池;原来的池塘。
      ▶南朝·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曩基即先筑,故池不更穿。”
      ▶唐·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 至一

    引用解释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羣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郭象 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繚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